构收费站 | 洛阳关林异形钢结构收费站

地点:洛阳

建筑面积:1558.8㎡

用钢量:400吨

钢结构类型:异形钢结构

完成时间:2017年

收费站项目详情

洛阳关林钢结构收费站是洛阳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项目,也是“功能性交通枢纽与异形钢结构美学融合”的典范工程。项目于2017年正式竣工投用,总建筑面积达1558.8㎡,累计使用钢材400吨,采用创新型异形钢结构设计,既承担洛阳区域公路交通的流量调控核心功能,又以独特的建筑造型成为城市交通地标,充分体现“安全、高效、美观、耐久”的现代基础设施建设理念。

规模布局与钢结构体系优势

作为连接河南中部与北部的关键交通节点,该收费站以“适配高车流量、保障高效通行”为核心,通过科学的空间布局与异形钢结构体系,实现交通功能与结构性能的深度协同。

从规模与功能布局来看,1558.8㎡的建筑面积精准覆盖交通管控全场景需求:核心区域规划6条收费车道(含2条ETC专用车道、4条人工收费车道),车道宽度与间距按国标优化设计(车道宽3.5m,间距2m),可满足高峰时段日均1.2万辆车次的通行需求;

在结构体系上,项目采用异形钢结构设计并投入400吨高品质钢材,采用“弧形桁架+流线型立柱”造型,既能分散车辆通行产生的振动荷载与洛阳多风气候下的风荷载,又能减少结构死角对行车视线的遮挡,提升驾驶安全性。

施工难点与创新突破

项目地处洛阳关林交通繁忙路段,面临“异形构件加工精度高、施工不中断交通、结构拼装难度大”三大核心挑战。项目团队以技术创新为突破口,构建“高精度预制+分阶段施工+数字化拼装”的建设体系,攻克异形钢结构在交通枢纽场景下的施工难题。

  1. 核心施工难点应对

异形构件加工精度管控:异形钢结构的弧形桁架、流线型立柱形态复杂,传统加工方式易出现尺寸偏差(允许误差≤±3mm),若精度不达标会导致现场无法拼装。

异形结构现场拼装:通过“全站仪实时定位+BIM预拼装”技术,在拼装现场设置3个高精度测量控制点,每安装一段构件即通过全站仪校准位置与角度,同时在BIM模型中同步更新拼装数据,确保整体结构拼装完成后,弧形桁架的弧度偏差<2mm,立柱垂直度偏差<1‰。

  1. 关键技术创新

BIM全流程数字化管控:从设计到验收全程应用BIM技术,不仅完成异形构件的参数化建模与加工数据输出,还模拟施工期间的交通导改方案、构件吊装路径,提前规避施工冲突(如吊装设备与高压线路干涉)。

防腐耐磨专项处理:针对洛阳多雨、扬尘较多的气候特点,对钢结构采用“喷砂除锈+氟碳涂层”双重防腐工艺,除锈等级达Sa2.5级,氟碳涂层厚度≥60μm

工程特色与城市意义

该收费站不仅是交通管控设施,更以“异形美学、耐久可靠、高效运营”为核心特色,成为推动洛阳交通基础设施现代化、彰显城市文化与战略地位的重要载体。

1. 工程核心特色

异形结构的功能与美学融合:不同于传统矩形收费站,项目的“弧形桁架+流线型立柱”异形设计,既优化了结构受力(分散风荷载与振动荷载),又赋予建筑现代感与识别度——弧形轮廓呼应洛阳“隋唐都城”的历史建筑曲线元素,形成“古今交融”的视觉效果,使收费站从单一功能设施升级为区域交通地标。

长效耐久的运营保障:400吨高品质钢材与专项防腐工艺的应用,使收费站自2017年投用以来,钢结构未出现锈蚀、变形等问题,维护频率仅为传统混凝土收费站的1/3(每5年一次常规检查,无需大规模维修),大幅降低交通管理部门的运维成本;同时结构设计考虑10级台风、6度抗震设防,确保极端条件下的通行安全。

高效便捷的交通管控:车道布局与钢结构造型的协同设计,使收费区域视野开阔(司机在50m外即可清晰识别收费窗口),ETC车道与人工车道的分流标识集成于异形钢结构立柱,减少车辆变道犹豫;此外钢结构支撑的收费雨棚覆盖全车道,避免雨天车辆排队时淋雨,提升驾驶体验与通行效率。

2. 城市价值与意义

支撑洛阳区域交通枢纽功能:洛阳作为连接中部与北部的公路枢纽,该收费站承担着G36宁洛高速、G55二广高速的车流转换任务,其高效通行能力保障了区域物流运输与通勤需求,助力洛阳强化“豫西交通中心”的战略地位,促进区域经济联动发展。

引领基础设施美学创新:项目以异形钢结构打破“交通设施无设计”的传统认知,证明基础设施可同时具备功能性与美学价值,为后续洛阳乃至河南的交通项目(如服务区、互通立交)提供“功能+美学”融合的设计范本,提升城市基础设施的整体品质。

体现现代工程技术实力:异形钢结构的高精度加工与拼装技术,展示了洛阳在交通工程领域的技术突破,从构件数字化设计到现场精细化施工,全程对标行业先进水平,彰显城市在基础设施建设中的“技术自信”与“品质追求”。

四、总结

洛阳关林异形钢结构收费站以“1558.8㎡高效交通空间、400吨异形钢结构体系、2017年竣工投用”为核心亮点,既攻克了异形钢结构加工拼装与交通不中断施工的复合难题,又通过“功能适配+美学创新”的设计,重新定义了交通收费站的价值定位。

项目的建设充分体现了“高效、安全、耐久、美观”的现代基础设施理念,自2017年投用以来,持续以稳定的结构性能、高效的通行效率、独特的建筑造型,承担着洛阳区域交通管控的核心使命。它不仅是连接城市的“交通节点”,更是彰显洛阳“古今交融、技术创新”城市特质的地标性设施,为中国交通基础设施的“功能性与美学融合”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实践样本。

 

相关产品

Location Information
Why Zipcode

Knowing where you plan on building is essential to providing an accurate building estimate.

Search